新闻来源:中华环保宣传网
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,走过一方方栽种着黄菖蒲、美人蕉的生态浮岛,花草郁郁葱葱,其间还有一座小凉亭,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特别介绍,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项目。
“我们的项目采用生态湿地处理工艺,把收集过来的村民生活污水简单预处理后引入湿地,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、物理和化学过程去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,并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矿化和脱水。”现场负责人程鹏宇告诉记者。
据悉,类似的项目正在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一些镇村推广建设。
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太湖水质明显改善
“治污设施建设一直是农村环保工作的短板。为此,江苏省始终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‘重头戏’,不断加大投入,建成了一大批农村
生活污水处理设备、生活垃圾转运和畜禽粪便集中处置设施,取得阶段性成效。”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柏仇勇告诉记者。
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,江苏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,突出流域特征。苏南太湖流域重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氮磷拦截工程,抓住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两大源头,削减氮、磷入湖总量。
苏中长江流域重点建设非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设施,治理畜禽散养污染,力保长江水源稳定。苏北淮河流域重点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,从百姓身边事做起,改善村容村貌。
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,太湖水域1486平方公里,占太湖总面积的3/5。随着这一地区太湖流域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太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明显改善。与2007年相比,2013年太湖4项水质指标浓度均有下降,其中高锰酸盐降幅为16.7%,氨氮降幅为43.6%,总磷降幅为11.0%,总氮降幅为13.4%。据中科院地理所评估,吴中区太湖水域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转为中营养状态,部分水域水下森林正在形成。
建章立制,实现环境面貌长效管护
农村环境整治“三分靠投入,七分靠管理”。江苏省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,争取“上级解决一点,本级财政支持一点,有关部门帮助一点,乡镇企业赞助一点,发动群众苦干一点”。
3年来,江苏省连片整治共争取中央奖补资金8.5亿元,省级及地方专项资金14.6亿元,全面保障了连片整治的资金需求。
过去5年,江苏省财政又专门安排32.8亿元,支持更大范围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,累计有18万个自然村环境面貌得到提升。
另一方面,江苏省围绕长效管护保洁建章立制。各地因地制宜,分别建立了设施维护、河道管护、绿化养护、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制度。
在
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上,以县为单位,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管理。常熟市、无锡锡山区采用物联网技术,在全市(区)范围内实现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远程控制自动运行,不仅提高了管护效率,而且节省了运行成本。
在资金投入上则以政府投入为主导,整合县级财政专项预算、污水处理费提留、环保专项资金列支及镇村自筹资金,保障运行经费持续投入。
记者在扬州市宝应县了解到,宝应县仅农村河道的长效管护人员就有1554人,年投入管护经费2700万元。
到宝应县大李庄村采访时,每路过一处河塘,都能看到塘边树立着一块蓝色的保洁公示牌,上面写着管护范围和具体负责人。河塘管护人的家一般就在河塘边,每天管护半天,主要是打捞塘里的水草和杂物。
整治升级,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
3年连片整治示范,江苏省在21个县(市、区)、217个建制镇、3200个行政村开展整治试点,近900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。
在南京市高淳大山村,一位村民指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高兴地对记者说:“你看我们村,现在水也清了,路也宽了,自家的房子也都翻新了。”
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蓝溪村党支部书记张波告诉记者,村里生活环境改变这么大,得益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。良好的环境不仅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、满足感,而且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,现在“国际慢城”已成为响当当的旅游品牌。
南京市江宁区把环境综合整治同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相结合,在对示范片区村庄全面整治、提档升级的基础上,打造了黄龙岘、大塘金等一批“金花村”,实现了村庄环境整治高层次转型,拓展了农民创业增收新途径。
2014年,江宁全区农民人均收入18160元,示范片区农民人均收入19620元;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780万人(次),实现综合收入约13亿元,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月收入约5万元。
2014年,江苏省被确定为新一轮覆盖拉网农村环境整治试点省份。围绕新的试点工作,江苏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专项整治办公室;制定了验收考核、资金管理、督察通报、设施标识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;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整合方案,年度整合各类资金规模达45亿元。
通过专题会议集中部署,江苏省各地分别签订了试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,全面完成了77个涉农县(市、区)及省农垦集团5年试点规划编制,计划利用5年时间投入70亿元,对6100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。
截至目前,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已下达28.8亿元,3500个村庄启动了整治工作。已建成3000多套污水处理设施,铺设污水管网3500多公里;建成垃圾转运站150多座,购置垃圾清运车1000多辆;建成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置中心9座、蓄粪池达1066座。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。